走在天水的老城区,街角飘来一阵麻辣烫的香气。这味道似乎与这座西北工业城市的硬核气质不太相称,却意外成为今年最火的文旅IP。朋友老张在伏羲庙旁开了二十年五金店,最近突然转型做起麻辣烫调料包生意。“谁能想到机床厂里的工程师们,现在都成了文旅项目的顾问。”他边搅拌着红亮的辣椒油边说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织,正是天水经济崛起的生动注脚。
陇东高原的晨雾还未散尽,华天电子的无尘车间已响起设备嗡鸣。流水线上,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正经历着精密封装。这家从“三线建设”时期走来的企业,如今已站上国际封测行业的领奖台。技术员小李刚调试完国内首条全自动引线键合生产线,摘下防尘帽时头发都冒着热气:“去年我们团队攻克的晶圆级封装技术,让5G芯片的良品率提升了12%。”在他身后,价值上亿的封测设备正将天水制造的芯片送往华为、小米的智能终端。
机械制造的轰鸣声中,农业大市的基因仍在跳动。麦积区果农老王正给苹果套上防雹网,手机突然弹出订单提醒——他家的花牛苹果刚被上海客户拍下二十箱。“以前得等果商上门,现在直播间里天南海北的订单不断。”老王擦拭着手机屏幕上的果霜,身后成片的防雹网在阳光下泛着银光。这种现代农业设施,让天水果品年产值稳稳站上百亿台阶。
走在重新铺装的滨河路上,出租车司机老马摇下车窗:“这条路我跑了十五年,现在能直通高铁站了。”他指着远处正在合龙的立交桥,“等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建好,咱们这缺电的老大难问题就解决了。”车轮碾过新铺的沥青,后视镜里闪过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玻璃幕墙,那里正酝酿着西北首个AI算力服务器智造基地。
夜市霓虹初上,“天水麻辣烫”的招牌照亮半条街。大学生创业团队设计的文创雪糕供不应求,伏羲卡通造型的钥匙扣在游客背包上叮当作响。文旅局的小刘忙着核对数据:“年初推出的麻辣烫主题旅游线路,带火了三十多家老字号。”她手机里存着游客在古城墙下吃麻辣烫的短视频,点赞数早已突破百万。这种市井烟火与历史底蕴的碰撞,让天水的文旅收入在疫情后逆势增长近三成。
工业园区里,海林轴承的工程师们正测试新型风电轴承。总经理办公室里,刚从德国参展回来的杨总泡着罐罐茶:“我们的免维护轮毂轴承打进欧洲市场,靠的是三十年积累的精密制造功底。”窗外,搬迁改造后的智能车间正在调试机械臂,传统制造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完成数字化蜕变。
站在城区制高点远眺,老工业基地的烟囱与新经济园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。引洮供水工程通水那天,住在棚改区的赵大妈拧开水龙头,清冽的自来水冲走了三十年挑水吃的记忆。她现在每天坐免费公交去新建的社区食堂帮忙,“过去总担心儿子留不住,现在连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公司都来设厂了。”说这话时,远处的云计算中心正闪烁着幽蓝的机柜灯光。
暮色中的麦积山石窟依然庄严,但山脚下的游客服务中心已亮起智慧导览屏。文物修复师小周戴着AR眼镜,正在比对壁画色彩的数字化复原效果。“老祖宗的技艺加上现代科技,才能让千年文化真正活起来。”她调试设备时,夜游石窟的激光投影已在天幕上勾勒出飞天轮廓。这种古今对话的场景,正在重塑这座古城的经济基因。
冷链物流园的月台上,贴着“静宁苹果”标识的冷藏车整装待发。负责人老崔检查着温控系统:“早上摘的秦安蜜桃,晚上就能摆上成都超市的货架。”北斗导航系统的提示音在园区回荡,5G物联网让陇东高原的农特产踏上新丝路。而在隔壁的跨境电商园,年轻人正用VR设备向中东客户展示清真食品认证流程。
开发区的路灯次第亮起,照亮“龙创智谷”的招牌。在这片曾经的荒坡上,工程师们正在调试西北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。刚落户的新能源企业里,九零后厂长小陈盯着实时能耗数据:“我们的负极材料生产线,每吨产品能比传统工艺节电15%。”窗外,分布式光伏板在暮色中泛着微光,像极了这片土地上正在萌发的新质生产力。
配配查-按日配资炒股-配资行业查询-线上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