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|陈梅希
到了2024年夏天,国产的3A巨作《黑神话悟空》一出来,很多朋友都在琢磨:国产的3A游戏有了,那咱们能不能用国产的硬件来玩呢?毕竟这款游戏对硬件在光影效果和毛发渲染方面的要求特别高,GPU(显卡)就变得特别关键了,这关系到能不能用国产硬件顺畅玩转这些大作,实现“国产替代”。
说起国产显卡,当时主要就摩尔线程这一个选择。不过挺可惜的,就算摩尔线程专门为《黑神话》搞了个驱动升级,可结果还是“卡”:在明暗效果、光线追踪以及画面流畅度方面,它的表现都差强人意。
刺猬公社(ID:ciweigongshe)之前试过用1000块钱左右搞一台能玩《黑神话悟空》的电脑,发现四五百元的二手1060系列显卡,就可以顺畅跑大部分3A游戏,这个价格大概只相当于宣称跟3060对标的摩尔线程S80显卡的四分之一。
虽然在某些方面,摩尔线程还远不及英伟达,但作为国产GPU圈的“希望之星”,摩尔线程不只是个商业企业,更承载着实现GPU自主可控那个宏大愿景。
到了2025年国产替代的大潮中,摩尔线程迎来了一次大爆发,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.02亿元,远超过去三年的总和——2022到2024年。9月26日,这家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审议中,以88天的“闪电”速度通过,打破了科创板半导体企业的最快纪录。
摩尔线程基本上已定了上市的事儿,但也带来了新麻烦:这家看着最像英伟达的中国公司,能不能在AI浪潮和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下找到突破口,靠啥方式追上英伟达,最后从“长得像”变成真正的强者?
英伟达的中国学生
摩尔线程是最像英伟达的中国公司。其原因有三:
首先,翻开摩尔线程的高管名单,可以发现,其“含英伟达量”颇高:
张建中是创始人兼总经理、董事长,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、在中国区担任总经理;联合创始人周苑(女)也曾长期担任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;还有其他合作创始人如张钰勃、王东,以及副总经理杨上山等,大家都曾经在英伟达有过长时间的工作经历。
自2020年成立起,摩尔线程就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最具英伟达血统的半导体创业公司。刚起步没多久,还没推出任何产品,就凭借创始团队的背景,便被看成是GPU领域的独角兽。
在公司发展的轨迹上,摩尔线程和英伟达都从图形加速这块开始起步,然后又借助AI大型模型训练的需求,迎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。
在研发方面,摩尔线程算是挺给力的,从2021到2024年,每年都推出了新一代GPU架构,性能也逐步提升。它们的命名还是挺有中国特色的,像“苏堤”“春晓”“曲院”“平湖”。其中,“苏堤”“春晓”主要用在图形加速方面,而“曲院”和“平湖”则是专门为AI领域设计的。
30多年前,英伟达刚起步时,怎么也没想到原本用来做图形加速的GPU,居然会变成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基础。跟英伟达差不多,摩尔线程在创业起步阶段,也试图靠价格竞争,在桌面图形加速市场和英伟达拼一拼——简单说,就是把便宜点的显卡卖给喜欢玩游戏、做视频的硬件用户。
到2022年,摩尔线程有71.44%的收入都依靠桌面级图形加速,剩下的部分全是专业图形加速;到了2023年,桌面级图形加速的比重依然高达23.67%。
不过,和英伟达拼价格战,市场似乎并不买账。2022年和2023年,摩尔线程在显卡销售上的收入也就两三千万人民币左右;拿来和英伟达在中国区大约30亿美元的收入比,那真是微不足道。低价卖显卡反倒让摩尔线程亏损不少,2022年的毛利率还跌到了-70.08%。
随着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猛增,英伟达一时风头正劲,同时也让摩尔线程的收入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。
要不是因为AI需求的火热拉动,摩尔线程也不可能实现从ToC到ToB的业务转变。到了2024年,摩尔线程的AI算力收入从零开始,比例快速上升到77.63%,变成了主要的营收支柱,到了2025年上半年,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94.85%。其它方面,游戏相关业务曾经是英伟达几年前的主要收入来源,但如今,AI算力的收入已经占到英伟达总收入的70%以上。
从显卡公司到AI算力基础设施公司,摩尔线程和英伟达走过了类似的路。其中也蕴含着摩尔线程和英伟达的第三个相似点:
除了AI算力那块,摩尔线程还有一块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级显卡业务。虽然到2025年上半年,这块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到1%,但它依然是我们几乎唯一能买到的国产GPU了。
技术,只是摩尔线程和英伟达最小的差距
既然是英伟达里头表现最出色的“学生”,那这“学生”到底有老师的几成功力?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?
说到技术方面,遗憾的是,这已经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最小的差距了。在设计水平上,普遍认为摩尔线程和英伟达的技术差异大概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,虽然摩尔线程每年都在更新GPU架构紧追不舍,但这差距确实还是客观存在的。
在制造方面,摩尔线程和英伟达一样,也是走的那套业界常见的Fabless模式——也就是只专注于研发和设计,把生产制造的活儿交给专门的晶圆厂来干。
到2023年底,摩尔线程因为被列入实体清单,遇到“卡脖子”限制,供应链上的压力一下子变得更大。虽然英伟达已经把GPU芯片的制程升级到了3纳米,但摩尔线程的选项只剩下5到7纳米。在芯片制造技术还没取得新突破之前,摩尔线程想要在工艺方面追赶,基本没太大希望。
真正拉开差距的,还是摩尔线程和英伟达生态之间的区别。英伟达之所以在AI计算领域占据那么稳固的地位,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它依托CUDA架构,打造出了一整套高效的并行计算生态圈,让开发者使用起来特别顺手,能轻松指挥GPU完成各种计算任务。现在市面上主流的AI框架都得依赖CUDA,基本上它就是训练大语言模型的关键基础。
关于CUDA,英伟达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技术平台,还搭建了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完整的工具链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态体系。要比拼技术上的实力,生态系统的差距更让人头疼,想赶上可没那么容易。
作为英伟达的忠实追随者,摩尔线程也推出了一套自己的CUDA替代品——MUSA架构,并且在尽力兼容英伟达的CUDA。不过,由于起步比较晚,缺少大量开发者的积累,MUSA的性能和稳定性还差点儿,和CUDA比还差些火候。
技术、产品、生态上的全面差距,造成的结果就是摩尔线程在业绩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信号:
扭亏的日子似乎还看不到头。虽然跟2023年、2024年比起来,摩尔线程在2025年上半年的亏损大幅减少,但近三年来,这家公司一直处于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状态,说明它实际还没有自主盈利的能力,运营严重依赖外部资金支持。目前,摩尔线程累计亏损已经超过50亿元,主要是因为高昂的研发投入带来了沉重的运营压力。
在招股书里,摩尔线程还乐观地预估到2027年能实现盈利。可别忘了,这个盈利很可能还包裹着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和各种补贴,基本上算个“微利”。除非摩尔线程像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那样出现一次业绩的爆发,否则即使能赚到钱,也还是挺脆弱的那种盈亏基本持平的状态。
接着说,客户集中度挺高,2025年上半年,摩尔线程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超过98%,别的年份也都在90%左右。这并不是只关摩尔线程一家的事,各个国产芯片公司差不多都有这个毛病,就算是“寒王”寒武纪也如此,一旦客户有变动,业绩肯定会受到挺大影响。
营收主要依赖于头部客户,摩尔线程想要改变这点挺难。或许一个方案是,提供更稳定、长远的服务,别把GPU芯片的采购看成一次性交易,努力延长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时间。不过在国内AI计算市场快速扩展的背景下,只要蹭对了风口,很多事都不是不可能的。
自主可控的“情绪价值”之外,摩尔线程还有什么?
摩尔线程在创业之初,依靠英伟达团队的背景,立马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。它的投资方除了有国资背景的深创投、中国移动、上海国盛这些,还包括腾讯、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投资,阵容可以说是相当强大。
众多明星投资方齐心协力押注,明显是看中摩尔线程在自主可控GPU领域的潜力。
摩尔线程的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S4000,图片来自摩尔线程官网。
不过,现在市场上的情况是,摩尔线程相关的产品市场份额还不到1%。它的意义,更多是作为一种寄托市场期待的“情感价值”,还得靠更扎实的业绩和产品来撑场面。
在市场中,摩尔线程的对手除了英伟达之外,还包括华为、寒武纪,以及壁仞科技、燧原科技、沐曦股份等创业公司,它们在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方面跟摩尔线程差距不大,也都受到各路投资者的偏爱,甚至很多都在同一时间段筹划着IPO。
跟这些对手比起来,摩尔线程还真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毕竟在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上,它也有不少优势,细细一看,还是有一些差异的。
前两年,摩尔线程靠卖显卡混出点名声,主要是在C端市场里,这个知名度还挺高的,但要说在现在竞争最激烈的AI算力市场上有没有啥大的优势,那就有点说不清了。跟同行一比,也难怪会觉得它没有特别突出的竞争力。
国产替代的潮流给摩尔线程们带来了新机遇,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打着国产品牌旗号的玩家都能最终站稳脚跟,还是得靠技术实力、产品品质以及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市场当然也会被情感因素所影响,但情感价值再好,最终还是要用实实在在能兑现的产品价值来支撑。
到这个时候,黑神话游戏上市后“国产显卡配国产3A”的热潮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,大家对摩尔线程和那些国际芯片巨头之间的差距,也能 calmer 一些,心里有数了。
尽管目前桌面图形加速器业务(主要是ToC的游戏显卡)占摩尔线程的收入比例很小,但从运行《黑神话》游戏上反映出来的情况,可以看作当前高端芯片领域“国产替代”的一个缩影:
就算是用个人电脑玩游戏,或者是搞计算集群、AI大模型训练,摩尔线程这些国产货不是不能用,甚至在理论参数上差不多能跟国际顶尖制造商的产品比肩,但实际用起来,比起英伟达等大厂那些成熟的产品和完善的生态系统,性能和成本方面往往还是略显劣势。
拥有最强“英伟达基因”的摩尔线程,不应该只是在“国产”这个旗号下存在,更要切实履行“替代”厂商的责任。
配配查-按日配资炒股-配资行业查询-线上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